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安徽、山东等地教育机构和主管部门,访谈人工智能及教育产业专家,尝试勾勒出人工智能时代大国人才画像,探讨人才培养之变。
在合肥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声博会上,一款人形交互机器人持自拍杆与观众合影(2024年10月24日摄) 傅天摄
更新人才定义
“人工智能时代,大国博弈需要怎样的人才?”记者向文心一言、智谱清言、ChatGPT、Kimi等中外头部大模型提问,结合采访专家的内容,人工智能时代所需人才的特质与以往有较大不同,主要体现为:
批判性思维。多个大模型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育,教育“同质化”进程将加快,因此能够独立思考、拓展认知边界、挑战生成幻觉、具有批判思维的人才将尤为可贵。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姚期智认为,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大国竞争更需要独立思考、突破创新、敢于挑战已有“标准答案”的人才储备。
交叉学科素养。文心一言等国产大模型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贡献,跨学科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时代对综合统筹不同领域知识的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同庆等认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当前科研新趋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多学科知识图谱融合,构建跨学科模拟并分析解答实际问题,将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
“理论+实际”的构建型能力。智谱清言等大模型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亟需人才具备“理论+实际”的构建型能力,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个性化学习甚至终身主动学习。
“过去的培养重点是知识应用,未来必须面向时时变化的经济社会主战场终身学习,学习也不再是学校教育期间的任务,更需贯穿一生自主学习寻找答案。”浙江大学教研处处长郑春燕说。
“人机协同”创新能力。“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面取代普通程序员,一般大学与顶尖大学的计算机系毕业生,未来在普通编程岗位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羽认为,未来社会将更为看重“人机协同”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认为,谁能把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结合得好,在人才培养中更深刻地认识、运用、发展人工智能,谁就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高等教育与人才中心。
亟待破解四大矛盾
记者调研了解到,面向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人才结构,当前教育体系培养方式亟待破解四大矛盾:
“应试”与“应势”的矛盾。人工智能时代看重创新与变化,而应试导向下,要考的内容可能已经“过时”。“靠统一教学、死记硬背等应试方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恰恰是机器最擅长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刘益东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得很快,人才培养周期却很长,教育须进一步凸显“先导性”,培养一流人才成为重中之重。
赋能教学“减负”与“增负”的矛盾。记者了解到,在北上广等地,人工智能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一些中小学的辅助教学与助教系统,即时提供学情分析与辅导反馈,实现教学减负增效。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安徽蚌埠的实证数据显示,智慧教育应用于教学后,教师备课效率提升39%,作业布置针对性提升36%。
与此同时,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担忧,此类系统可能异化为“技术鸡娃”新手段、增负新工具,一些中小学教师反映,目前人工智能系统所需的数据记录、整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
新技术“接触”与“依赖”的矛盾。记者调研了解到,接触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开阔中小学生视野,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也会影响未成年人社交能力发展,心理健康将面临更大挑战。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徐亮认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或造成教与学的“技术依赖症”,容易让人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
重“通”与重“专”的矛盾。多名受访专家认为,当前,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矛盾愈发突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将加剧这一矛盾。考虑到在不久的将来,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在专业能力上将超过约90%的专业人才,需要预判人才结构变化方向,避免教育资源浪费。
调整未来人才培养体系“指挥棒”
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受访专家建议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育价值,重塑大国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提出问题的能力比知道答案更重要”,就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更明确的共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主任鄂维南认为,弥补顶尖人才缺口,建议研究形成更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塑底层逻辑,优化人才培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孙兆前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教育培养目标应从“以知识记忆为主”向“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转变,从“学科知识获得为主”向“核心素养培养”转变,从“重视知识继承”向“重视知识创新”转变。
二是人才培养方式从“注满一桶水”到“点燃一把火”。受访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教师的角色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变,教育将进一步聚焦于激发人的创造性、社交性、情感性。张羽认为,从“注满一桶水”到“点燃一把火”,人才培养对主体性的强调和培养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不同高校在知识传授方面的差别将进一步弱化。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创始人俞勇说,跨班级、跨学校、跨国家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实现大范围共享,“人机协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比学校出身更重要”。
三是人才培养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受访专家认为,越是人工智能无处不在,越需要人类智能的补充,更要关注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西湖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负责人张岳说,对人才评价须从以分数、成果论英雄,转变为以人为本,尊重人文情感,充分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建议,把人类特性、生命意义、文化与心理诉求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起来,使人类有能力创造智能机器难以替代的工作,培养学生使用和驾驭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创造,这才是我们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必须具有的人才观。
文章选自《瞭望》,2025年第4期
关于征贤令--中国首家泛国际人才招聘平台
征贤令由上海韵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运营,公司主面向国际提供人才求职招聘、高层次人才/科创类人才招聘引进【海外优青、启明计划、线上线下招聘会、校招、社招、网招、猎头等】、学术交流、软件开发等服务,适时我们将上线AI英、韩、日、法、德……等语言平台及APP以满足全球用户需求,截止目前公司已与人社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部分省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人社、工信、科技、工会、商会、学会、协会及全国各大区985211等高校、部分企业HR、国际院士联合体及联合国科技委WDTA、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部分国际机构和QS世界大学百强高校(MIT、牛津、墨尔本大学......)等建立沟通管道
服务项目如下:
A、国际高层次/科创类人才(博士、博士后、院士)招聘引进(线上线下招聘会、校招、社招、网招、猎头等)、境外企业访学、学术交流、软件开发
B、征贤令®运营(平台及公众号人才类型不限)
支持服务地区:
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德国、法国、英国、匈牙利、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等(可辐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主服务内容:
城市、园区、用人单位线上线下专场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科创类引才活动【项目征集、筛选、路演.....落地等】、招商引资、学术交流会议,网络求职招聘、线下可到上述指定国家。
在过去的2024年我们先后加入了中国湖北省楚商联合会、世界发明家协会联合会【IFIA】并确立了将征贤令打造成中国首家泛国际人才招聘平台(AI英、韩、日、法、德......等语言平台及APP适时将上线。国际HRD(HR)联盟同步发起中)且未来服务于全球200余国家几十亿用户的宏伟目标,截止2024年12月31号我们已得到联合国科技委WDTA理事长回覆2025欢迎韵通科技和征贤令加盟联合国科技委WDTA等合作、2025起将与国际院士联合体开展合作及或将参与FCPAE欧洲论坛等活动合作并助力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进而推动科技创新、带动就业,以服务全球经济建设和促进跨国间友好合作共创美好未来。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各国用户。
IFIA中文全称:世界发明家协会联合会,总部分别位于瑞士日内瓦和美国旧金山,2024年2月经IFIA第47届全球执委会审议通过上海韵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征贤令】加入其组织,详见IFIA官网公示:
https://www.ifia.com/ifia-47th-executive-committee-meeting-held-on-feb-2024/
本公司旗下招聘平台将于2025年2月1日 起正式启动收费服务,详情参阅:
https://mp.weixin.qq.com/s/YmOxE1snwAAvskZgwm5RxA
当前我们正面向国际组织高层次人才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活动详见征贤令®国际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行程计划公众号推文:
https://mp.weixin.qq.com/s/UGfNhxHRoIs1KZF7Thsfxg
征贤令®常年面向全球大量招聘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创新人才,详见公众号介绍:
https://mp.weixin.qq.com/s/8YaCD8xaXiDeC93a1foUKQ
关于创立发起国际HRD(HR)联盟邀请函,详见公众号介绍:https://mp.weixin.qq.com/s/fdg6QB82KAJCeTi0VZVZKQ
以上欢迎全球各国用人单位HR、高校及科研院所负责人、学术负责人、青年博士/博士后/院士等人才与我们联络或注册加入我们平台,我们所募集的人才将优先推荐至中国国内或全球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
Copyright © 2025 Zhengxianlin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韵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省楚商联合会理事单位、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ventors“ Associations (IFIA) 沪ICP备2022002356号-1
地址:中国上海奉贤区金海公路6055号 EMAIL:hb@zhengxianling.com